为农村孩子播撒希望 ——亳州乡村希望小学教师陈晴晴眼中的“教育公平”

陈晴晴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亳州市谯城区古井镇晨野希望小学,悦耳的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一窝蜂似的“飞”出了教室,教师陈晴晴拿着课本走下讲台。这位24岁的女教师,曾是这所希望小学的学生,她从这里走出,又回到这里,一路走来,她见证了晨野希望小学的诞生、成长与蜕变。

陈晴晴最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是“教育公平”。她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间教室,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梦想,她会守护好农村孩子的梦想,助力教育公平。

她是希望小学首届学生

晨野希望小学位于古井镇杨楼村,校园干净整洁,两栋橙色的教学楼平行而立,写有“乡村少年宫”字样的两层建筑像一座小城堡,一株挺拔的杏树伫立在教学楼旁,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花朵。孩子们围在杏树下玩耍,陈晴晴走到树下,抬头望着满树的杏花,阳光透过树桠,暖暖地洒在她的脸上。

“听校长说,这株杏树是从老校区移栽过来的,那时候我还小,没什么印象。我想,那时的我应该也跟他们一样,喜欢在美丽的杏树下玩儿吧!”陈晴晴说。

陈晴晴是杨楼村人,也是晨野希望小学建成后入校的第一届学生。“这所学校的前身是杨楼小学,我在那里上过学前班,记忆中的教室低矮、潮湿、昏暗。”陈晴晴说,2005年9月1日,由香港一家公司捐资200万元建设的晨野希望小学建成投用,杨楼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就来到了这里,她则成了这里的一年级新生。

这个占地30亩、高标准建设的校园,当时让大家眼前一亮。“教学楼是三层的,以前的村小哪有这样气派的教学楼,村里人说,那时候这所学校可以说是咱亳州乡村小学里面数得着的了。”陈晴晴说。

回到母校担任语文教师

小学毕业后,陈晴晴在古井中学就读初中,然后又到了市区读高中,之后考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年11月,大学毕业的陈晴晴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晨野小学实习。

“回来后,我发现学校变化特别大,设施更加完善,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校园里还建设了乡村少年宫。”陈晴晴说,少年宫设有电子琴房、绘画室、棋艺室、书法室等,周末、节假日,孩子们也能在里面进行课外活动。

因工作表现突出,陈晴晴被留校任教,成为该校一名语文教师。“我平时就住在村里,学校离家非常近,这里的孩子大多都是本村的,所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我都非常了解,很方便与家长沟通交流。”陈晴晴说。

在陈晴晴看来,现在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在我小时候,有些村民家庭条件不好,认为让孩子上大学不如让他们早就业,减轻家庭负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陈晴晴说。

点燃梦想传递爱与希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有学上,免费学,上好学,一个个厚重的印记刻下清晰的两个字:公平。”陈晴晴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坚持教育公平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治本之策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近20年来,这所希望小学就像在播撒希望的火种,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其中走出了不少大学生,这所小学给村里带来了光荣和梦想。作为这所学校曾经的学生,陈晴晴说,她从这里走出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作为一名曾经的受益者,她有责任为更多的孩子传递希望。

记者 曾莹莹 实习生 司雪晴文/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