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校建到工厂 把课堂搬到车间
提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绕不开的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学校和企业分属社会再生产的不同部门,如何找准双方契合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顺利实现要素整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学校和企业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相关资料图)
5月16日,适逢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展期间,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合肥工业技术学校校长洪玉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耀走进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接受安徽经视首档职教类融媒体节目《技能安徽》采访,讲述了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双向奔赴、协同育人的一段佳话。
缘起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行业企业对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格外强烈,而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训等诸多方面存在滞后现象,难以满足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
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广泛存在,“虽然期间也探索过‘顶岗实习’‘订单班’等改革模式,但无论高职还是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进入企业后依然需要重新进行培训才能上岗开展工作。”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徐耀不无感慨地说。虽然长安汽车是一家拥有160多年发展历史的知名国企,但想招到综合素质高、符合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仍然不是件容易的事。
企业有自己的烦恼,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同样面临发展的瓶颈。合肥工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省属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由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办学规范,基础良好,但人才培养脱离市场、脱离岗位实际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深入改革办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能为国家各行各业做出贡献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影响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该校校长洪玉明工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问题激发思考,困境倒逼合作,企业和学校带着各自的“痛点”坐到一起,双方努力寻求合作空间。
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难,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企业要遵循市场竞争规则,以效率盈利为目标,与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育人为目标的学校天然存在差异。在这个问题上,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充分体现出国有企业的责任担当,公司领导在党委会上表示:企业作为社会组织,不仅仅承担经济职能,也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坦诚以待,合作推进得更为顺利。校企双方都认识到传统的合作模式无法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趟出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安徽省地矿局、合肥市人社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全力支持下,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合肥长安汽车公司多次开展走访调研、沟通协商,将问题摆上桌面,以求同存异的开放心态,以互补短长的合作精神,携手开创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即在长安汽车工厂建立合肥工业技术学校高新校区,推进校企新型“双元”制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就是构建教学与产业紧密相连、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学校与企业在资源要素、管理机制、培养体系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共担责任风险,共创社会效益。
在资源要素方面,双方共同投入。长安汽车提供教学楼和宿舍楼各一栋,投入60余万元资金用于校舍改造、设备添置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负责落实高新校区管理运行、教学维持、教师课酬、环境维护等费用。在管理机制方面,实行班主任、学校老师、企业老师共同负责制,多层面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及时呼应学生诉求,为学生营造安心学习课程,用心磨练技能的良好环境。在培养体系方面,入学第一年以专业基础课和综合素质课为主,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熟悉厂区生活工作情况,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企业对员工素质素养的要求,并与技术人员建立师生情感。二年级增加车间见习、岗位实习类课程比例,着重锻炼学生技术技能,同时兼顾综合素质培养,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尤其注重长安“领先文化”和军工精神传承,让学生建立企业认同感、归属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三年级由企业师傅带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转换身份、接受挑战,适应岗位需求,开启技能成才的职业旅程。
这种合作模式把学校建到工厂,把课堂搬到车间,课程内容由学校优秀老师和企业资深工程师编定,实操实训由岗位标兵、技术能手定制,有效解决了教学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培养的人才一毕业就可以直接上岗,甚至可能成为某个生产环节的熟手、能手,解决了企业用工的燃眉之急。
共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校企新型“双元”制办学模式,并在招生、就业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尤为关切的环节不断深化改革。招生方面,学校对农村及家庭困难孩子实行学费全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困难学子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就业方面,学生入学即可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毕业生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
“对学校而言,教学再也不是‘盲人摸象’,而是在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的同时,促进了专业发展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对企业而言,有效地缓解了招工用工难题,实现招之能来,来即能用;对学生而言,可以学有所成,学即所需,入学即就业,真正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洪玉明在采访中这样总结。
合肥工业技术学校与长安汽车联手探索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化解了传统校企合作“融而不合”“两张皮”的痼疾,推动教育与产业同向而行,同频共振,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实训、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就业相结合的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
采访最后,校企双方表示,今后将始终如一坚持产教融合发展方向,坚持“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的发展模式,进一步深化合作,守正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有效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创造更多更大的社会效益。
(方海林)
关键词: